分類 / d436v 作者 / 劉樹崇 期數 / 第375期
秤頭就是路頭 當個誠信的牙人
直銷、保險或房屋仲介等行業從業人員的角色,都是公司授權的代理經紀人,撮合公司與客戶的交易,只是交易的產品、性質及行銷手法不同而已,代理人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講求誠信,買賣中不能偷斤減兩,假冒亂真,誇大不實。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開個米糧小舖,販售米糧食油給鄉里鄰居,在那個物資匱乏的50年代,農業發展也不甚進步,食米的品質不是很好,無論是在來米或蓬來米,煮起飯來,常見飯裡有石頭或是未碾乾淨的稻殼,我爸就去碾米廠挑較好的品種米,經過加工篩揀之後,提升了米飯的香Q度,因此受到許多用戶的喜愛。
我們販售的米糧,除了按斤零售以外,亦可依每斗11.5斤來計價,我在放學後,還得幫店裡幹些雜活,有時爸媽不在,客人來買米,我得獨自賣給他們,因此學會了如何用桿秤稱重,右手拉桿要有提力,左手移錐要靈活正確,這種平衡動作,其實不是很容易的事,在移錐到定位時,同時要看秤桿是向上還是向下,向上即是給了太多,向下即是不夠重量,久而久之,訓練了要放幾勺米在籃子上秤的功夫,快則2、3次精準完成,否則拿拿填填,浪費時間。但我們在最後完成稱重後,大都會再多加些份量,讓客人感覺有多拿到的好處。
權衡輕重原是稱斤論兩
在度衡量的工具中,以秤重量最為基本,生活中會用到許多計衡重量的工具,以前沒進步到電子秤時,大袋米得放在地磅上,稱重量時,還得掛上不同的標示10、20公斤的稱錐,不斷移動來稱重量。
現今電子化的度量衡工具愈來愈輕便,包括廚房、生活及工業生產線等,都有各式各樣的稱重系統,我也在許多物流公司的揀貨線上,看到最後一關,利用電腦運算,偵測出貨的總重量,藉此檢查內容物有否短少,替代了人工抽檢,如果發現總重量不對,就會被退回重檢,提升了出貨的準確率,降低了客戶收貨的糾紛。
以前古代人都是靠秤做生意,所以秤的標準是否精確,是買賣交易非常重要的工具,秤錘叫「權」,秤桿名「衡」,「權衡」就是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除了衡秤與權錘之外,最重要的是秤星,秤星是計量稱重的標誌刻度,顏色都需用金色或白色,據說是魯班引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十三顆秤星,定為十三兩一斤。
俟秦始皇統一中國,除了車同軌、書同文之外,統一了度量衡體系,在原有的十三顆秤星增加了福、祿、壽三星,變成十六兩秤,若你缺一兩無福,缺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警惕世人要公道公正的做生意。而現今已有度量衡標準檢驗單位,各個器材都得經過度量衡單位認證,要做手腳偷斤減兩,已不容易。
牙人就是交易行為的媒介
大家初看「牙人」,都會猜不透是什麼意思?古代做生意居間交易得靠牙人,牙本為「互」字,因與「牙」字形相近,唐代起被誤寫成「牙」,是在買賣交易中撮合成交的經紀人,屬於一種特殊的商人,又叫撮合商、居間商,對於中國商業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牙保一詞曾出現於「宋刑統」卷十三,田宅交易,須憑牙保,違者準盜論,意指古時居間介紹、媒介、仲介。
另外牙人或稱牙郎、牙商、牙儈、牙人,女性又稱牙婆、牙媼;在西周時期,這種中介人稱為質人,到了西漢稱駔儈,之後唐朝才叫牙人,唐朝官牙辦事員稱為牙郎,到了北宋末年確立了官牙制度,明清時期,隨著商業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牙商人數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工會,稱為牙行。清代著名的廣東十三行,就是指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除了做生意之外,十三行還要與來華洋商打交道,從貨物買賣到日常起居,事無鉅細,都必須通過十三行,可見牙商對促進商貿的重要性。
現行台灣法律上有對牙人之規範,熟悉法律條文的人士認為,雖然「牙保」、「媒介」在法律用詞上有使用的差別,前者通常是用於物品、動產、不動產仲介,後者則是用於人與事,不過,「媒介」一詞在民間使用上其實沒有特別限制,況且「牙保」距離現代社會經驗遙遠,確實會讓民眾霧煞煞,如果統一修正為「媒介」,較為白話易懂。
講求誠信生意才能長遠
過去由於一些牙人狡猾,存在著侵漁百姓、欺行霸市、偽詐哄騙、鑽營漁利、收取高利的現象,但在現代社會裡,替代牙人的商業中介組織,已成為交易所、信託公司、經紀公司等各種正式營運企業體,受到市場與法律的規範。
若從直銷、保險或房屋仲介等行業從業人員的角色來說,都是公司授權的代理經紀人,撮合公司與客戶的交易,只是交易的產品、性質及行銷手法不同而已,但是這個代理人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講求誠信,就像買賣中不能偷斤減兩,假冒亂真,誇大不實。
客家俗語說的好:「秤頭是路頭」,唯有誠信交易,童叟無欺,給人實惠,才能生意興旺,路頭走得更寬更大;尤其直銷行業是良心事業,更需正直經營、信任公司、團隊合作、真誠服務,事業方能長久。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