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36v 作者 / 劉樹崇 期數 / 第382期
轉動時代進化的齒輪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齒輪的角色,去轉動家人、同事、朋友及社會;大至國家、中至企業、小至家庭,如何把上下左右齒輪密合相扣、和諧穩定地轉動,步步傳承,是門大學問,值得我們深思與修行。
自從手機問世以來,現在幾乎人手一支,傳統手表已被手機取代,因為手機具有多項手表的功能,除了時間顯示及計時外,甚至到世界各地旅行時,手機還能自動跳到當地時間,不像傳統手表得轉調時差,對使用者來說實在很方便,也因此造成手表的銷售衰退。
齒輪帶動了工業的進程
像我幾年前就改戴電子表,除了有上述時間的功能外,主要目的是還能夠偵測我的生理功能,像是心率、睡眠時間、體能訓練等的記錄,反而手腕表就逐漸不戴了。
但在前些日子,為了參加一場正式晚宴,想戴上一只較正式的手腕表,看起來比較得體,於是從保存箱拿出一只機械表,發現轉了發條後仍然不動,趕緊拿去給鐘錶行修理,師傅打開表背蓋檢查後說:你的機械表太久沒戴生銹了,齒輪卡住,要保養修整。
為了證明他說的沒錯,師傅讓我觀看大小2公分的表內,令我驚嘆內部精密的小齒輪及配件,也瞭解機械表的原理,是由機芯內的發條提供動能,利用純機械式設計,推動表內數十、甚至數百個大大小小的齒輪行走。理論上,只要通過定時上鍊或每天配戴,將能量儲存在發條鼓中,以保持其運行,戴上數十年絕對是平常事。
大家都知道,瑞士是鐘錶的製造王國,小小的手表卻替瑞士賺進大量的外匯,也由於鐘錶的出現和普及,提升了人們對時間的觀念,同時也產生了對齒輪(Gear)定速傳動的需求。
人類對齒輪的使用可追溯自公元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統及相當複雜的凸輪結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而自宋代起,12時辰分初正即24小時系統,一刻即今天的15分鐘,其準確度較德國的桌鐘早300多年。
而阿基米德不僅對齒輪和渦輪有詳盡的論述,更記載了他利用一個渦輪和9個齒輪的機制,使幾個奴隸就能將大船錫拉庫西亞推下海中。而現代機械電子化產品的應用已進步到無所不在,舉凡汽車、工業生產設備等都能看到以齒輪為主要的零件,可見齒輪對提升人類生活的幫助極大。
關係社會運作的3大齒輪
同樣地,在時間長流的演化過程中,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齒輪的角色,去轉動家人、同事、朋友及社會,轉動彼此的齒輪,而轉動之間能否密合與順暢,與齒輪的速度和齒距的大小有關,有時我們轉得太快,對方跟不上,有時我們太用力,對方受不了。所以,我們需要有下列3種齒輪根基,相互協調,才能齒齒相扣、合順滑潤地運作。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有時扮演帶頭啟動的大齒輪,有時扮演基層的小齒輪,而大齒輪驅動小齒輪的動能,決定小齒輪的轉動,甚至再連動其他的小齒輪;更重要的是,還得加上適當的潤滑油,使得整體機器運作順暢。所以,大至國家、中至企業、小至家庭,如何把上下左右齒輪密合相扣、和諧穩定地轉動,步步傳承,真是門大學問,值得我們深思與修行。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