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32v 作者 / 常子蘭、林忠成 期數 / 第381期
2023年台灣直銷產業發展概況的調查報告摘要與重點分析
資料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
連3年營業總額突破千億
揮別疫情陰霾,2023年331家多層次傳銷事業的營業總額刷出了新高點,達到1,083.68億元,較2022年(1,054.67億元)增加29.01億元,成長率為2.75%;這是自2021年突破千億之後,第三年在這個基礎上追求成長,足見直銷千億的市場規模已經穩穩打開。
觀察2004年至2023年營業總額變化情形,整體來說呈現攀升趨勢。2003年成長20%,營業總額突破500億;2004年罕見大幅度成長31%,以683億達到第一波高峰,隨後即因大型公司的崩跌與市場策略調整,而爆出空前的下滑。
這一波的谷底出現在2008年(514.3億),之後即逐年穩定成長。2010年、2013、2015年分別突破600億、700億、800億,2016年更成長近10%,達到881.21億元。
2018年受到景氣和電商興起影響,出現了10年來僅見的下滑;不過,2019年隨即反彈、成長近13%,突破900億元。2021年首度突破千億大關,這一年是新冠疫情最嚴峻時刻,但直銷業仍以其反脆弱性的特質,在百業哀鴻遍野下逆勢取得佳績。而去年上半年事業普遍還處於較前年同期衰退的情況,所幸下半年有效拉升,達到全年2.75%的成長。
觀察營業額規模家數分布情形,營業額介於1000萬~1億元的事業家數最多,有116家(占事業總家數35.05%),營業額合計約42.99億元,占整體營業額3.97%;也就是說,有超過1/3的直銷事業營業額不到1億,而其業績加總還不及排名第六大的事業。
其次為營業額介於100萬~1000萬元的有77家,占事業總家數23.26%;而營業額1億~5億元有55家、5億~10億的有14家。至於營業額達10億元以上的事業則有23家,為歷年來家數最多的,營業額合計達814.9億,也是歷年最高,佔整體營業額75.20%(僅次於2020年的75.29%)。
綜合來看,5億以上事業計有37家,近5年平均數為35家,也就是說,營業額達5億以上,即可進入台灣直銷前35大;而10億,依然是進入前20大的觀察指標。
2023年「10億俱樂部」所貢獻的業績較2022年的771.3億,增加了43.6億,遠高於營業總額增加的29.01億。另根據公平會針對營業額變化部分的統計分析也發現,2023年營業額增加的事業為127家,占樣本數278家的45.68%,意即有超過一半的事業業績是衰退的。整體而言,直銷產業的經營挑戰仍大。
顧問觀察站
成功的直銷事業通常擁有獨特且高品質的產品,產品的有效性和持續的創新性是吸引和留住客戶的重要因素,也因為擁有穩固的消費基礎,才能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資深公司業績表現穩健,不容易因外在因素而起落。越是資深的公司,持續的創新越重要,創新體現在產品的推陳出新,就能讓消費者的黏著度持續,而在行銷策略和客戶服務等面向也要與時俱進。
無論業績多寡,能夠挺過歲月考驗的直銷公司,一定是透過持續的品質保證和卓越的客戶服務,建立了牢固的品牌信任度,甚至讓一般大眾想到某種產品時就會想到該品牌,這種品牌信任不只讓忠實客戶長期愛用,也成為拓展新客群的基礎。
完善的培訓系統與行銷策略絕對是成功公司的標配,既幫助經銷商有效推廣產品,也在創業過程中獲得成長和成功。培訓系統提供銷售技巧、產品知識與業務發展技巧的精進,有效的行銷策略則成為產品推廣時的額外助力。此外,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許多資深直銷公司已經透過數位工具做為培訓、行銷、銷售與客服的平台,數位化不僅能讓公司與經銷商省力,也讓相關資訊的傳遞無遠弗屆。
BOX:駐診顧問:林政榮
現任傳智集團直銷策略規劃顧問,擁有30年全方位的直銷經歷:
前10年:一線市場領導人,從新人開始3年的兼職經營到成為高階後近7年的專職投入。深知從新人到高階不同階段的各項挑戰,熟悉市場的發展與團隊運作。
11~20年:轉型為直銷公司高階管理職,擔任過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等公司的高管與專業經理人,熟悉與執行公司在不同階段的策略與發展重點。
21~30年:由傳智集團派至中國大陸拿牌公司輔導系統團隊,前2年擔任系統辦公室執行長,後擔任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5年後獲公司董事會提拔為直銷事業執行總裁,這段期間共同參與了公司創造年營業額破百億的發展成果。
1/4傳銷事業成立不滿3年
本次調查對象共438家,實際回報事業382家,填報率87.02%,扣除尚未實施多層次傳銷事業42家及已停(歇)業9家後,2023年仍有實施多層次傳銷的事業計331家,較2022年的373家,減少了42家。
根據調查,最早實施直銷事業的業者開始於1985年。而就331家事業的報備實施時間觀察,以2012年至2021年實施多層次傳銷的事業計149家最多,占比高達45.02%;其次為2022年以後實施多層次傳銷的事業計83家,占25.08%,亦即市場上約有1/4的公司實施不滿3年。
比較歷年事業實施多層次傳銷的時間分布,成立20年以上的老字號家數變動不大,超過10年的事業也呈現穩定發展狀態;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至2021年間實施的事業家數(149),較2017年時的調查(197家)銳減48家,而2022年以後實施的則較前一年增加了17家,顯見近年來所面臨的經營挑戰加劇,因此,雖然不斷有新公司加入,但陣亡的也不少,如要持續營運發展,必須要有更充足的準備與實力,以面對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
顧問觀察站
新公司有好的開始,可能是產品的獨特性、公司有強大的背景、有亮點的獎勵計畫、優秀的團隊參與,原因不一而足,可以馬上得天下,豈可馬上治天下?好的開始固然是成功的一半,但還要完成那另外一半,建議從以下5點著手:
強化公司文化和願景,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並增強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觀察市場上的資深公司,核心的文化與願景,一定是一開始就確立,成為會員與經銷商確信的主體,一切成就都是從這個核心基礎發展出來的。
雖然已有拳頭產品,仍要逐步做新品規劃。單一或少數產品在公司起步時好複製、易推動,但長期來看,不利業績穩定發展;有計畫地推出新品,可以降低單一產品線的市場風險。
為經銷商提供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幫助他們提升銷售技巧、團隊管理能力、以及對公司文化的認同,同時增強經銷商的信心和忠誠度。
根據80/20法則,穩固的消費客層,才能為直銷商帶來持續的獎金收入。培訓系統著重在經營者,而顧客優惠方案則是用來提升顧客忠誠度,甚至可以讓顧客願意轉介紹更多新人加入購買。
維持國內市場成長的同時,就可以考慮進軍國際市場,尤其是那些對直銷模式較為接受的新興市場。國際市場的擴展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力,也能提升領導人與直銷商的經營動能。
370萬傳銷大軍,每7人就有1人是傳銷商
依據331家直銷事業的資料顯示,2023年底傳銷商人數達到371.3萬人,較2022年底348.6萬人,增加22.7萬人。但因部分傳銷商重複參加1家以上,經剔除重複加入人數後,傳銷商人數為369.4萬人。依內政部統計資料,我國2023年底人口數約為2,342.04萬人,因此,加入傳銷率(參加傳銷人數占全國總人口數之比率)約15.77%,即平均每萬人中有1577人加入多層次傳銷,較2022年底之14.93%,增加0.84個百分點。
顧問觀察站
直銷業的成長率一般都會大於整體經濟成長率。去年台灣的經濟表現下半年較好,全年成長1.31%;而去年上半年直銷產業普遍較前年同期呈現下滑趨勢,也是在下半年才緩步回升,達到全年成長2.75%的成績。
2023年平均失業率3.48%,創23年來最低紀錄。疫情過後,各行各業嚴重缺工,新世代工作者追求的工作價值和內容有很大轉變,愈來愈多人重視時間彈性、自由度和自我實現,不想當朝九晚五的小螺絲釘。以外送平台為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台灣外送員人數從2019年的4.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4.5萬人,3年就翻了3倍。
直銷做為一種低成本的創業方式,吸引了許多希望自我發展、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加入,對於新世代應該更有吸引力,可惜去年29歲以下的加入人口佔比卻不到1成。
創業風險與不確定性是新世代考慮的主要因素,即使多方比較下,直銷創業的優勢大於其他產業,但對某些人來說仍然具有風險,擔心投入了時間與努力卻無法立即收到成果,比不上外送每接一單就可以看到收入。建議直銷公司要了解新世代的顧慮,針對他們的心態與想法調整相關策略,特別是加強數位轉型、優化經銷商支援系統,讓他們可以在這裡放心創業。
2023年新加入傳銷商人數計70萬人,占傳銷商總數(371.3萬人)的18.85%,較2022年新加入傳銷商人數(68.6萬人)增加1.4萬人。自新加入各事業之傳銷商人數規模分布觀之,以新加入傳銷商人數未達500人的事業為大宗,計219家(占66.16%),其次為新加入傳銷商1000人以上至未達1萬人之事業計有63家(占19.03%)。
至於新加入傳銷商人數達5萬人以上的事業有2家,本土和外商各一,合計新加入人數約18萬人。根據公平會的資料,這2家事業均為「10億俱樂部」成員,其中1家成立超過15年。
另一方面,2023年退出傳銷事業經營的傳銷商人數約有43.43萬人,其中以契約期滿不續約居多,約34.95萬人,占80.48%。進人不易,留人亦難,相較於2022年的「生不如死」(新進傳銷商68.6萬人,退出人數卻高達70.46萬人),2023年在留人部分大有斬獲。
顧問觀察站
除了獎勵制度內的常規獎金,公司也可以考慮提供其他形式的激勵,如獎品、旅遊等,讓經銷商有短期且明確的努力目標。
據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女性傳銷商有268.14萬人,占傳銷商總人數(371.3萬人)比重為72.22%,較2022年度增加5.5個百分點。而分析女性傳銷商占各事業傳銷商人數之比重分布,女性傳銷商占比高達75%~89%的事業有73家,占比超過90%的事業則有26家。此外,占25%~49%的事業有18家,不到25%的事業有17家,意即女性傳銷商占比不到一半的傳銷事業僅35家。
從年齡層分布來看,總體而言,以40~59歲者居多,佔總傳銷商人數的45.32%,60~69歲的也有將近20%,顯見傳銷商年齡層普遍偏高;若以性別來看,男性占比第三大的年齡區間落在30~39歲(19.36%),女性則落在60~69歲(20.31%),應與男性加入傳銷以事業型居多有關。
顧問觀察站
在傳銷產業中,協調新舊世代之間差異,同時抓住高齡商機和年輕化市場的機會,是個挑戰性極高卻也非常重要的任務,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前面提到,產品線必須逐年增加,才能分散風險,擁有穩固業績基礎。而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適合的產品,則可以一把抓住全年齡層的會員。例如為高齡族群開發關節護理產品、抗衰老產品;為年輕族群開發時尚的保健品和保養品,像飲品、果凍等吸引新世代的劑型。年齡分層之外,也要有適合全年齡的產品,甚至寵物保健品,讓產品成為不分世代的共通話題。
針對不同年齡層,要有不同的行銷推廣方式。用傳統方式才能打進高齡市場,就不需硬要透過數位行銷;年輕世代透過社群媒體、短影音等方式可以奏效,就不要勉強他們來現場參加說明會。
團隊領導人的接班,除了自然接班的,公司可以為已經累積一定實力基礎的家庭,設計專門的傳承訓練課程,幫助他們的子女或家族成員順利接班,也可以推出家族傳承獎勵計畫,鼓勵更多的家族成員參與直銷事業。
新舊世代交替,首重包容與接納。新世代想要取得與長輩相同的成就,要先熟悉既有的操作方式,再用新的模式來執行,新人與團隊成員的融合是很重要的。而資深領導人要避免倚老賣老,不要把「我們以前不是這樣做的」掛在嘴邊,而是要去理解新世代的想法、認同他們的做法,順利傳承、實現永續。
獎金支付比占42.96%,傳銷商平均年收入4.7萬元
優渥的獎勵制度是吸引傳銷商加入之重要誘因,依本次調查結果,2023年度多層次傳銷事業之佣(獎)金支出總計約465.55億元,占整體營業總額之42.96%,較2022年之支付比率44.54%,減少1.58個百分點。另觀察各事業佣(獎)金支付比率的分布情形,2020~2023年間逾5成事業的獎金支付介於20%以上未達50%,2023年度事業佣(獎)金支付比率以30%以上未達40%之事業最多,計83家(占25.08%),其次為20%以上未達30%之事業有65家(占19.64%)。
曾領取佣(獎)金的傳銷商約99.1萬人,占傳銷商人數比約為26.69%,平均每人全年領取金額為46,937元,較2022年的47,611元,小減674元。傳銷商的平均年收入於2016年首度突破4萬元,而於2021年達到最高點約4.8萬元,不過近3年的金額數字都相當接近。
其中,女性傳銷商領取佣(獎)金之人數、金額,分別約為74.86萬人(占總領取人數75.48%)、333.82億元(占總發放金額71.70%),平均每位女性傳銷商領約44,593元;男性傳銷商領取佣(獎)金人數為24.32萬人,領取金額為131.73億元,平均每位男性傳銷商領約54,165元。
雖然男性傳銷商人均產值高女性,但有趣的是,依調查資料顯示,各傳銷事業支付傳銷商獎金的前10名中,女性人數超過5人的家數有263家,占比高達79.46%。由此可發現,女性在總體人數優勢下,晉升高階傳銷商的人數也較多,但平均戰力不及男性。
營養食品與美容保養品業績佔比超過8成
2023年,營養食品類仍為主要銷售商品,銷售家數有270家(占總家數81.57%),營業額約為708.35億元,已連續3年超過700億,占營業總額65.36%,撐起傳銷產業的大半片江山。其次為美容保養品,銷售的事業計有195家(占總家數58.91%),營業額約為199.77億元,占營業總額之18.43%。單這兩大類商品的營業額,合計已占營業總額的83.79%。
銷售其他類商品(包括精油、開運商品等)的有98家(占總家數29.61%),營業額約為60.89億元,占營業總額5.62%;而銷售清潔用品類的也有98家(占總家數29.61%),營業額約為31.12億元,占營業總額2.87%。
若以個別營業額來看,前三大類2023年的營業額均較2022年增加,其中營養食品類增加約7.05億元(成長約1.01%),美容保養品類增加約7.79億元(成長約4.06%),其他類增加約5.43億元(成長約9.79%)。
根據調查,傳銷事業之進貨或製造成本約為285.68億元,占營業總額(1083.68 億元)比率為26.36%,較2022年之27.53%,減少1.17 個百分點。
運用網路行銷和社群媒體比例持續成長
2023年採行網路銷售商品方式的傳銷事業計有214家,占整體事業家數64.65%,較2022年之使用比率(63.81%)略增加0.84個百分點;使用網路(線上)訂購機制者有211家(占比63.75%),而設立網路商城供傳銷商購買商品之事業有176家(占53.17%),二者皆有使用的計有173家(占總家數52.27%),可知目前傳銷事業採行的網路行銷方式仍以網路購物為主。
就網路商城的經營型態而言,有166家事業(占總家數50.15%)係自行設立,與他人合作設立有7家(占總家數2.11%),二者均有6家(占總家數1.81%)。進一步分析網路商城上的銷售金額,其中,銷售金額未達10萬元有29家(占設立網路商城總家數16.48%),銷售金額達1億元以上的有37家,占比最高,表現相當兩極。
另根據資料顯示,多層次傳銷事業透過網路媒介推廣傳銷業務者212家(占總家數64.05%),其中以透過事業網站方式居首(190家,占總家數57.40%),次為透過臉書粉絲團(103家,占31.12%),事業LINE帳號(58家,占17.52%),事業YouTube頻道(31家,占9.37%),行動應用程式(APP)、其他居末(各為4家、10家)。
而運用「直播」進行多層次傳銷推廣的事業有102家(占總家數30.82%),推廣內容以傳銷商教育訓練課程(82家,占24.77%)居首,次為公開說明會(OPP)(56家,占16.92%),年會、表掦大會或新品發表會(44家,占13.29%),其他(7家,占2.11%)。
如果拿2017年的調查結果來對照,當時採行網路銷售商品方式的傳銷事業家數占比為48.38%,透過網路媒介推廣傳銷業務的占比53.98%,運用直播進行推廣的占比僅13.57%,顯見傳銷事業這幾年在數位行銷方面的投入與運用,成長相當大。
同類商品競爭加劇成為經營隱憂
本次調查中,傳銷事業對未來經營之看法,以同類商品競爭加劇居多(183家,占總家數55.29%),其次為市場不景氣(156家,占總家數47.13%),傳銷商減少及非法多層次傳銷事業之影響並列第三名(137家,占總家數41.39%),第五名為市場漸趨飽和(129家,占總家數38.97%),而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認為沒問題的事業則有42家(占總家數12.69%)。
顧問觀察站
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10年前橫空出世的爆品,10年後已經平凡無奇,這也是不少經典產品會持續在研發和生產技術上精進、推出2.0、3.0等迭代產品的原因。主力產品的不斷升級,也為公司邁向永續經營打下基礎。創新可以幫助公司保持市場競爭力,並吸引新客戶和經銷商;而擴展產品線,推出多元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更可以幫助經銷商找到更多消費者。
重視人與人相處溫度的直銷產業,也必須重視數位化帶來的速度。加強行動商務、社群媒體行銷的功能與力度;而與經銷商、會員有關的工具、如訂貨、物流掌握、客服等,都是數位化要加強的部分,這些數位行銷策略可以幫助公司更精準地觸及目標市場。另外,公司也可以協助直銷商建立個人IP,為個人品牌打造出獨特的特質與形象,利用社群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宣傳,接觸更多潛在客戶。
支援系統必須隨著公司擴張而加強,反過來說,必須有足夠的支援系統才能夠帶領經銷商提升專業能力,組織團隊有了系統化且持續的培訓後,才能裝備充足戰力去打市場。
品牌建設可以從兩個部分來談:
(1)品牌差異化:在性質高度重疊的市場,自家品牌與他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優勢又是什麼?釐清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公司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強化品牌核心價值,除了能增加經銷商的認同感,也能和消費者的情感產生連結。
(2)社會責任感:從CSR(企業社會責任)、ESG(從環境、社會參與、公司治理3大面向評估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到2015年聯合國發布的SDGs(2030永續發展目標),負起社會責任、參與公益活動,已經是企業的必選題。透過公益參與,不僅能建立公司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也會增強品牌的社會責任感與公眾信任。
設計專屬優惠,可以增強客戶和會員的歸屬感與忠誠度;消費者養成固定消費的慣性,也讓經銷商有穩定收入,成為推動業績最好的動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