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生活藝文 作者 / 戴學文 期數 / 第366期
手心朝外朝內 意義大不同 弄懂你的V手勢
三五好友合照,很多人會伸出食指與中指比V入鏡,對於這種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你可知道竟是台灣,還有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東亞一帶的特有現象,別的地方找不到。但,為何會如此?它究竟是何時、如何發生的?
圖片提供/戴學文
最早起源於歐洲
V手勢,最早起源於歐洲。當時正逢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下的荷蘭、比利時與法國百姓,自發性地在公共建築、圍牆、布告欄、電線桿等場所設施塗寫「V」字,以傳遞勝利與自由即將到來的決心與信念。這是當時「無聲抵抗」(Silent Resistance)運動的一種象徵。
不過,談起V字符號,一般人會聯想到的,多半是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他那場慷慨激昂有關勝利的演講:「對抗邪惡專制,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的目標就是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活命」,以及其信念飽滿、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V手勢。儘管類似的話語、同樣的手勢,有不少西方國家領袖也曾說過做過,但都沒有邱吉爾來得震撼人心。(註1)
不知是時勢造就英雄,還是英雄創造了時勢,無論如何,V手勢之所以能夠奠定歷史地位,形塑西方社會價值,媒體居功厥偉。時至今日,V手勢與被賦予的意義,仍不斷在小說、漫畫與電影之中演繹著。2006年上演的電影《V怪客》(V for Vendetta)是其中一例,虛構的未來情節,講述倫敦人民如何從極權專制的洗腦統治中覺醒起而推翻暴政的故事。劇中主角始終戴著面具,更突顯V字符號成為全劇的精神象徵,藉以呼應人類曾經歷的那段真實歷史。
只是,隨著二戰結束,V手勢的意義也產生變化。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是一個V手勢的重度使用者,在記者會報告越戰戰果時,總不忘用這個動作,表示已取得勝利,即使1974年8月因水門醜聞而辭職下台,搭機離開白宮時,仍以同樣手勢做為臨去秋波,看來已是多年養成的一種肌肉記憶。
在此同時,同樣的V手勢,意義早就被美國國內的反戰人士翻轉,成了「愛與和平」(Love and Peace)的象徵。早期的V手勢,有其特定時空背景,流行於歐美,也介入了西方世界有關戰爭與反戰的議題,與亞洲國家少有交集;但,中國卻是一個例外。
在中國曾曇花一現
很少人知道,當年身為盟國一員的中國,也曾響應V字運動。當時所留下的證據,就是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籌措軍費所發行的公債,1942年命名為「同盟勝利」,隔年(1943)除了使用同一名稱,更嵌入V字圖案設計。(註2)
抗戰結束後,V字並未在中國因此消失。對於這個果真帶來勝利的外來符號,中國百姓反應極佳,把它與福、祿、壽、喜等圖案一起當成吉祥物,1946年到隔年2月,各地銀樓打造了許多以「V」與「抗戰勝利」為題的金指戒,並成了熱銷商品(註3)。只是,後來,隨著國民政府丟失了大陸,各方都不再提起這段過往。
在戰後日本轉型
另一個東亞大國—日本,從60、70年代起,經濟快速崛起,同步帶動了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並成為亞洲流行指標。V手勢所代表的文化現象,就是從這段期間開始醞釀。
V手勢,在日本開始被用來傳達個人的心情。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訪查(註4),這種做法有多個起源,但最常被提起的是,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的一場花式溜冰賽事。
賽前,外界普遍看好的奪金人選美國選手Janet Lynn,在過程中因出現失誤而摔跤,全場驚呼連連。儘管因此錯失奪冠機會,Janet起身後隨即比出V手勢,傳達出「我沒事」的簡單訊息,也藉此掩飾落寞的心情。據說,這個優雅細膩的動作,與日本社會的思維頗為相通,透過電視轉播,感動了無數人。
其實,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過兩部以V手勢為劇梗的運動漫畫,名稱分別是「巨人の星」(巨人之星)與「スアイン わ V」(標誌就是V)。但,V在兩部漫畫中基本上還是謹守勝利(Victory)的字義,未見太多突破。
然而,1968年,Konica相機的一則電視廣告卻顛覆了這個窠臼。當時的偶像歌手如今已73歲的井上順(Jun Inoue)隨興比出了一個V手勢,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純屬個人耍帥的動作,與早期的「勝利」可說是毫無關聯。因為這則廣告後來受到極大歡迎,井上順也成為掀起V手勢風潮的主要人物。至今,井上順個人對此仍深深引以為傲,推特頭像猶不忘放上這個手勢。
從漫畫、Jenet Lynn到井上順,V手勢,不再是一種對於戰與非戰的表態,或侷限字面上的意念,在日本更被廣泛運用於各種不同場合,傳達個人的心情與意念,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就類似於後人所常用,也是日本人於1999年最早發明的網路符號「emoji」(繪文字、表情貼)一般。
隨哈日風吹到台灣等地
V手勢得以在日本帶動風潮,來自消費產業、娛樂圈與傳媒等的推波助瀾,巧妙運用甚至精心企畫,在在都是關鍵。後來,有許多美眉愛擺出V手勢,殊不知這是出自日本相機業的宣傳攻勢,號稱拍照時比V手勢可以讓臉蛋看起來更小更可愛。搞笑藝人翻起白眼,裝出鴨子臉,再配上V手勢,總能正中觀眾笑穴,提高收視率,後來更在外國掀起一陣模仿旋風,V手勢就這麼被置入各種流行文化之中。
隨著1980年代亞洲吹起的哈日風,V手勢跟著日本流行文化輸出台灣、香港、韓國甚至中國大陸等市場。事隔一個世代,時代雜誌記者前往各地實地採訪,問著一個相同的問題:「你拍照時為什麼要擺出V手勢?」(註5)「我是模仿明星的動作!」、「不想讓手閒著!」、「搶鏡頭啊!」、「不知道,但這麼做讓我覺得高興!」各種回答顯示,這個問題似乎從未真正在人們腦海打轉過,但V手勢從前不就是這麼無厘頭、不明究裡地從日本朝外地一路傳開?
台灣的V手勢,無嚴格規定,可以隨心所欲。但還是要善意提醒讀者,部分歐美國家可存在著文化差異。當年,邱吉爾用來振奮民心士氣的V手勢,手心都是朝外,而面對政敵的挑釁時,則是會不客氣地將手心朝內,這種反V手勢可是在罵人。所以,到歐美出差旅遊,拍照比V手勢時,請記得要將手心朝外,以免引發誤會。
(註1)Ronald A. Smith,“Churchill: Images of Greatness”Kevin Francis Pub. 1987.11.
(註2)《從息借商款到愛國公債,細說早期中國對內公債(1894-1949)》,頁204-207),戴學文著,商周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註3)同上註,頁208。
(註4)Stephanie Burnett,“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East Asians Spontaneously Make V-Signs in Photos?”TIME. August, 2014.
(註5)同上註。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2024直銷菁英共學營 新行銷魔法師 Al在直銷領域的行銷運用與發展
【直銷菁英會客室】 業績起來了公司突然收攤! 經營5年了還有人不相信! 他們如何臨危不亂逆轉勝? 全球威粒 劉濬豪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