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21v 作者 / 顏國偉 期數 / 第366期
啟動成長動能 讓生命綻放無以倫比的創造力
成長動能是生命存在的靈質性能,華夏人文特別重視尋找啟動成長動能的開關,所陶鑄的領袖,生命綻放無以倫比的創造力,活出光輝無憾的一生。
孔子極善於從自然現象與事物中獲得生命感悟,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他在川水之上,見川流迅邁未嘗停止而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對孔子臨川所感悟的生命意境,南朝學者皇侃的解說是:「江水不分晝夜不斷地流逝,人也一樣,過去的我亦非今日的我。」誠然,江水與人,皆為宇宙存有的一份子,江水如斯,人亦如此,與生俱來就具有一股神聖的存在動能,如川流不息的江河般不斷推動自己成長,故稱之為「成長動能」。
成長動能是生命存在的靈質性能,但人隨著物質生命的成熟,此性能卻會陷溺在物質世界裡,追求名、利、權、位、壽的無限,止於物質平面的擴張,物化了成長方向,與立體性的生命成長失之交臂,遺失朝心魂生命及靈性生命兩個方向發揮成長動能。
孔子因為開啟了這股成長動能,故當他在俗世的政治追求上屢受打擊時,依舊能保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證明此存在動能生生不息的性質。華夏人文特別重視尋找啟動成長動能的開關,所陶鑄的領袖,生命綻放無以倫比的創造力,活出光輝無憾的一生。
何謂「成長」?
要找到這個開關,首先必須清楚何謂「成長」,在教學方法論上該如何切入?這需要對生命主體的建構有深刻認識。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開始近現代哲學對生命主體的追尋,他得出的結論是:自我是個思維著的存在。
而德國的唯意志論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結論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意志的產物,事物誕生與發展、強大與衰弱、繁榮與荒涼、生存與滅亡,都是由意志決定;其繼承者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更鑄造「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的觀念,揭示生命內在充盈的生發力量,推動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富創造力,沒有盡頭,是一股不斷克服任何阻礙的意志。
綜合起來,人的心體生活,由感受作用、思考認知作用、意志作用交織而成為一個統一體,故感受、思想、意志,組成生命教育的3個軸心——「我感、我思、我行(意志的展現),故我在」,是生命主體動態的展現。
生命教育的3個軸心
領袖的成長,聚焦於主體性的成熟,感受——思想——意志,這3個軸心健全且連結緊密,而非斷裂開來,並且通過火、水、風三大試煉,變得愈加精純。從思考層面切入,通過歷史教養獲得思辨價值因果的能力,彌補工匠教育的缺失,並且逐級打破個體意識的限制,培植整體意識,更上層樓產生歷史文化意識,乃至天地宇宙意識;在意識擴充之際,思維變得多層次化,從基礎的概念式到圖像式,更進一步還發展出靈感式與直覺式思維。
血緣感召
成長動能的開關來自強大的感受力。上一期在《掌握開發領袖潛能的要門》中舉司馬遷矢志完成父親遺志,繼承周公、孔子以來的道統,以及中國的歷史傳統。濃厚的家庭人文氛圍,父親的言傳身教,令司馬遷了解到,祖先曾經掌管天官的事業,彰顯功名,後來失掉天官的官守,成為史官,又隔了很多代,才在司馬談這一代重新當上太史,才有機會重振輝煌功業,而父親就要死了,史官的事業卻還沒有完成,澎湃的血緣連繫感召了司馬遷,啟動他的成長動能。
社群感召
生於1890年中國四川巴中的晏陽初,少年時期在上學的路上,常遇見「背二哥」背著一兩百斤重的貨物,上坡下坎,過河涉水。他後來負笈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第二天就自願前往一戰戰場的歐洲服務,為20萬在戰場上做苦力的華工代寫家信,還辦華工識字班,以及《駐法華工周報》。
有一天,他收到一名華工的信,信裡告訴他,擔心他的報紙賣得太便宜,會辦不下去,於是捐出自己3年在戰場上積蓄的365法郎支持他。這封信改變了晏陽初的一生,立志在有生之年,獻身為最貧苦的文盲服務。1920年回國後,他發起全國識字運動,之後在河北定縣建立人類社會實驗室,成為後來遍及世界的鄉村建設運動的發源地。
從小貼近平民生活,與苦力、農民一起吃苦,穿素布大褂,住漏雨房子,成了農民的朋友親人,晏陽初這份對故土、對鄉土吾民的情懷,啟動了他的成長動源,一生致力於打擊愚昧、貧困、疾病、腐敗,1990年以百歲高齡離世。
見賢思齊感召
一本著於清順治十八年,完成於康熙元年的著作——《明夷待訪錄》,銷聲匿跡250年之後,竟然成為推動辛亥革命的思想源頭,這是作者黃黎洲無法預料的。作為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在滿清入關之後,黃黎洲拒絕出仕,在故里課徒授業,將自己反思造成明亡清興的結論寫在書裡。
兩百餘年後的清末,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此書登上了中國近代史的正面舞台,影響了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為首的戊戌變法,也影響之後的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黃黎洲的「民貴君輕」、「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為官應當「為天下,非為君,為萬民,非為一姓」,成為波瀾壯闊的反君主專制運動的醍醐灌頂。
所謂「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人的言行,不會隨著人的離世而灰飛煙滅,當歷史因子被激活起來,如晏陽初的行動,可以感召到同時代的幾百名知識份子,話劇家、農學家等陸續來參與,也可能像黃黎洲,其思想藏之名山數百年之後才能重光,反映見賢思齊,亦可成為啟動成長動能的契機。
歷史文化感召
2500年前的孔子,是受歷史文化感召啟動的最佳典範。他身上刻有兩種沒落的烙印:出身於一個既有著光榮的貴族家世而又完全沒落的家庭;其所在的魯國,曾經完善地保存和發展周禮的文化傳統,而這個傳統在他出生的前後幾十年間,迅速崩潰和沒落了。童年的孔子,不像一般兒童那樣上樹抓鳥、下河摸魚,而是把泥土捏成方形和圓形的祭器,擺列好之後,模仿祭祀的禮儀,練習著磕頭、揖讓等。這是孔子常做的,也幾乎是唯一的遊戲。
他一生的動力源,就是以挽回這雙重的沒落和重振這雙重的光榮為己任。在15歲立志的學習裡,包含學習周禮所代表的文化傳統;到30歲左右,思想已成熟,開始實現弘揚周禮文化傳統的志向,期盼社會恢復以禮樂來維持和諧的功能;55歲後孔子和一班弟子開始14年棲棲遑遑的漂泊,經歷過絕糧的困厄,卻處之泰然,有著百折不饒的意志,晚年精神上有著無人理解的孤獨,喪妻失子,連最鍾愛的弟子也先他而去,但他生命的光輝卻在文化事業上放射出來,總結出幾十年的生命實踐,為文化傳統培養主體承擔者,整理文獻供後人學習,《春秋》這本史書,更是他嘔心瀝血之作。他成了華夏文化史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萬世師表。
生命靈性的覺醒
華德福教育與人智學開創者魯道夫‧史泰納(Rudolf Steiner)指出,人類生命與大自然強烈受到月亮的影響,每18年又7個月的「月亮節點」,太陽和月亮回到人出生時的黃道宮位置,這個期間,人再次感知入世為人的意圖和目標,努力擺脫過往,經歷重生。
在到達18歲半的第一個月亮節點時,人變得更富於個性,開始獨立思考,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事業方向;在第二個節點的37歲,人將重新審視過去,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事業危機、婚姻危機,並且放下一些過往的事物,發展新的人生任務。
民國人物李叔同,為生命隱藏著的秘密韻律做了註腳。他出生富貴家庭,才氣洋溢,18歲結婚,年少輕狂,以富家公子身份,與滬上名流交往,沈迷於風花雪月的享樂,母喪之後留日,學成歸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36歲為斷食而接觸佛學,體驗出家生活,他的生命靈性此刻覺醒,感到自己已不再要從世界攫取什麼了,於是在38歲出家,度過24年的苦行生涯,成為「中興南山律宗第11代世祖」。
這是一個市場化的年代,工匠教育把人變得只剩功能性的存在;而一切皆消費化的生活模式,讓生命全物質化,正中莊子所言:「嗜欲深者天機淺」,失去生命中的靈性,動力全由市場與本能拉動。
大行其道的激勵課程,一味刺激欲望與製造自我假象,扭曲真實情感;而一波又一波更快速更簡易使用的科技工具,使人變得更機械化、思想碎片化、精神空洞化,感受僵硬化,感受——思想——意志三者之間的連結斷裂,上不屬天,下不著地,活著就只能如蜉蝣般,感到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因此啟動不了成長動能。希望上述5種成長動能的開關,能為現代人帶來感召。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新疆代表】 別人回鄉是度假,她回鄉是發展事業 台灣太赫茲 單心妤 用直銷鋪就一條連結烏魯木齊的路
【越南代表】 有勇氣到異鄉的都是心性堅強的人 盛德信 段鳳琳 把傷疤柔化成希望的翅膀 終能自在飛翔
【緬甸代表】 一邊有生她的 一邊有她生的 永久 吳麗琴 將思念與虧欠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印尼代表】 走崎嶇的路,為了寫特別的故事 雙鶴 郭芝余 跟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經營同樣的事業
【越南代表】 8歲逃離柬埔寨、住進難民營 康園 沈家如 輸在起跑點,憑求生的意志贏向終點
【福建代表】 原本只想存到10萬人民幣就回家 優世德 詹子萱 離鄉背井的命格,一出走就是35年
【越南代表】 小公主撐起一把助人巨傘 台灣自體幹細胞 陳金紅 沒想到來台灣後變這麼厲害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