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生活藝文》精彩內容

阻礙自我覺察的3支箭


分類 / 生活藝文
作者 / 孫昭業
期數 / 第349期

    阻礙自我覺察的3支箭


如果把人的自我比喻成冰山,看得到的行為反應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我們對事件或情境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等,則隱藏在水面下,支配著水面上的行為表現,體積更為巨大,卻不容易發現,甚至自己也不太清楚。

 

或許有些讀者己經發現,在這專欄經常出現「覺察」(awareness)這兩個字,是因為「覺察」很重要,所以要重覆很多次嗎?是的。心理師經常講覺察,因為我們相信覺察是所有改變的第一步。沒有覺察,就不會有改變的可能。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是指清楚地知道或意識到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需求、想法、行為及所處環境的了解。不論是在諮商室或現實生活中,我發現大多數人,特別是成年人,並不缺乏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但由於不清楚自己內心深處發生了什麼事,即使得到一堆建議或方法,仍然無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另一種情況是,當事人沒有發覺是什麼在影響他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至於一再受苦於相似的情境或事件。然而,當他們開始對自己有了更多認識,更清楚自己與他人、外在環境的關係之後,往往自己就能夠找到方法,進行改變。

 

改變需要動機

假如當事人看不到問題的所在,抑或他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就不會想要改變。打個比喻,一個眼睛和耳朶被蒙住的人,站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央,卻渾然不知要閃躲危險。這時候,路邊的人拚命地向他呼喊示警也沒有用。只有拿掉眼罩、耳罩,一看險象環生,不拚了命地逃離現場才怪。覺察相當於拿掉眼罩、耳罩,讓一個人可以清楚地看見當下真實的狀況。

 

或許,有人會有一個疑問:覺察有什麼困難的?我怎麼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在我看來,自我覺察不是有和無的問題,而是深度、層次的差異。心理治療大師薩堤爾(Virginia Satir)將人的自我比喻成冰山,看得到的行為反應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我們對事件或情境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等,則隱藏在水面下,支配著水面上的行為表現,體積更為巨大,卻不容易發現,甚至自己也不太清楚。探索這整座冰山的內容就是自我覺察的過程。探索得愈深,愈了解「我」這台車的原廠設定、自動導航系統,愈知道怎麼駕駛這台車到達目的地。

 

自我覺察也像我們在剥洋葱,一層一層往內在剥開。它可能發生在一個人獨處靜思時,也可能是在跟他人互動時、在諮商室中,或是在進行書寫、繪畫、捏陶、跑步、登山等活動時,聽起來應該是很直覺的,任何時候都在進行中的。實際上,自我覺察是一種需要刻鍛練的能力,原因是我們思考與感官運作有其限制,無法總是保持清明、客觀。

 

干擾自我覺察的情況

  1. 生活步調太快

「快」幾乎是現代生存的王道。我們需要「快」來應付工作和生活,追趕社會競爭的腳步,在此同時,我們的身心時時刻刻都在接受外來刺激與做出反應。當全副心力都投注在滿足外界的要求時,便沒有足夠的注意力來關照自己身心狀態;抑或因為目標導向,而對感官的體驗與心理歷程的觀察,失去了耐性。

 

自我覺察像一趟由外向內探索的旅程,徒步前進緩慢,但可以打開感官深刻地感受,仔細地觀察,對於好奇的事物,駐留久一點也沒關係;搭乘高鐵看到的只有車窗外的浮光掠影;搭飛機的速度最快,來不及觀察和體驗就到達目的地了,自然談不到覺察。

 

  1. 「否認」的心理防衛機制

家庭、學校、社會文化傳遞一些規條,指導我們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內化了這些規條,宛如心裡進駐了一些「威權」人士,隨時監督著自己。對這些「威權」的恐懼愈大,就愈不敢透露內心真實的狀態,而且極力地壓抑、掩飾內心真實卻不被「威權」允許的想法、情緒、渴望等,甚至不自覺地就啟動防衛機制,否認它們的存在。

 

這些被否認的東西不會真的消失,有可能被藏得更深,也可能變形、轉化,以其他樣貎出現。假設有個人不知何時便開始穿戴一身盔甲過日子,看不到自己本來的面目,也感受不到自己的體溫。在這種情況下,要發覺盔甲之下自己的真實樣貌,會更加不容易。

 

  1. 「當局者迷」的人性盲點

很多人以為,自我覺察純粹是一種內觀自己的過程——思考自己、認識自己,各種洞察也都是來自於自己。其實,自我覺察也包括了解「我」怎麼跟外界互動,以及知道從他人的立場來看,「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是一種「客觀」與「換位思考」的能力。

 

我們的挑戰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我們的情緒時時刻刻被其他人的言語、行為、表情或姿態所牽動,不論有沒有表露於外。「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解讀,也會讓我們只選擇自己想看、想聽的,「情人眼裡出西施」便是一例。而且,強烈的負面情緒會衝擊大腦理智區的運作,導致我們很難在心理上從「舞台區」移動到「觀眾區」,觀察自己與其他演員在燈光、布景烘托下的表現。

 

針對3種干擾因素的對策

 

  1. 容許自己在百忙中「暫停」一下,停不了來就先慢下來,從一些必須「慢慢來」的生活小事做起。
  2. 嘗試全然的獨處,與自己誠實地對話,對自己的感受不加評斷。
  3. 在經歷重大情緒事件之後,給自己一些時間,以第三者的角度,回顧外在事件與內在心理的歷程,也可以與可信任的人一起討論。這些不是你的習慣,會令你不安、抗拒,需要一些起步的勇氣,上路後就不那麼難了。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你沒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自我覺察幫助我們看見操控命運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所謂的命運,其實不完全是玄之又玄的祕密,而是關於自我的一切知識——我們的身體、心理及外在環境、成長經驗,這些如何交互作用形成現在的我,影響我們的決定。

 

所謂的「覺醒」,則是帶著這所有的理解,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覺察,讓我們產生自我決定的力量。在覺察的路上,我們願意走得多深多遠,就能掌握多少命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

直銷世紀LINE@

申請粉絲平台


點擊或掃描QRcode即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