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d421v》精彩內容

重建恩義意識 翻耕孕育領袖的人文土壤


分類 / d421v
作者 / 顏國偉
期數 / 第359期

    重建恩義意識 翻耕孕育領袖的人文土壤


 

孕育領袖的傳統人文土壤,在市場化的巨浪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若要在社區網絡裡再現真正的領袖氣象,建立有強大韌性、健康的社會,必須依循4大綱領來行動。

 

以色列研究與策略、領導力相關課題的非牟利性組織列烏特研究所(Reut Institute),針對在這個加速時代該如何重新打造社區議題,所長吉迪‧葛林斯坦(Gidi Grinstein)指出:「一個有韌性、繁榮的21世紀社會基礎結構,必須是健康的社區網絡。」

 

什麼是健康的社區網絡

對具備華夏人文識見者而言,所謂的健康社區網絡,即社會的大小環扣——家、組織、社群,皆有棟樑;棟樑即領袖——勇於擔當、主動作為,並以為其關懷的群體創造價值做為神聖的使命,這是華夏文明沒有因屢遭巨變而煙滅、展現堅韌性的根源。

 

在華夏的歷史長河裡,有段漫長的歲月,滋養領袖的人文土壤非常肥沃,人們在思考自己的存在與世界的關係時,常念於吾民、吾土、吾文化、吾歷史滋養了自己,自肺腑而感:「我能為滋養我的世界做些什麼,此生才不虛度?」一旦志向確立,思想便因為「責無旁貸,心不容己」變得非常專注,強大的意志力展現在行動上的特質就是——用心與盡心。

 

這是「恩義」的意識,曾經在歷史中延綿長存。文天祥的《正氣歌》,一口氣就舉了十二位表率:「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而民俗對關羽的信仰,尊之為「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實乃恩義意識的觀象化明證。

 

從衰敗的清朝末年到風雨飄搖的民國初年,華夏的土地因為民眾心中的恩義意識依然強而有力,於是在最黑暗的年代反而領袖輩出,許多志士仁人,在各個領域挑起大樑,一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活出不受成敗得失困擾、專心致志的人生,當時運不濟時,他們沈潛守志、適逢機遇,則立功立業、安邦治國。

 

「權利與利益意識」取代「恩義意識」

在凜冽的市場化之風吹襲下,而今華人的意識,已被權利與利益意識所取代,腦海裡盤旋的是:「世界必須讓我得到我應得的,這是我的權利!」心裡叨念的是:「父母親對我不夠好,為什麼要我奉養他們?」年長者被冷落、虐待、遺棄的社會問題,促使政府相繼立法保護老年人。這些法令解決不了倫常關係在質上的改變,冰冷的計算代替了責無旁貸與心不容己,詰問代替了感通。

 

鎖在個人關注底下,人與他人、組織、社群、文化、歷史的紐帶被切斷了,起心動念離不開追問別人能為自己的快樂做些什麼?哪裡賺錢容易?哪裡有美食?哪裡好玩?深陷於索求、怪責、自我保護的行為模式中。社會的基礎結構,不再是健康的社區網絡,而是權利與利益意識盤據的菁英金字塔架構,與西方社會同出一轍。

 

這樣的社會結構,注定不斷上演「大衛打到巨人歌利亞」的鬥爭事件,彼此為了成為明日歌利亞而拉幫結夥,黨同伐異,製造對立與衝突,在採用民主制度的地方,慘烈的廝殺讓整體深陷於向下認同的泥淖裡,集體沈淪,集體癲狂,集體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而個人的命運,終局將是老而虛生,死而遺憾!這是因為,在權利與利益意識的掌控下,衝突必如鬼魅般出沒於生活的各個環扣裡,經年累月,存在的焦慮與日俱增,並且越來越失控,行為則愈趨逃避。

 

傳統的恩義意識,在利益意識的碾壓下僅剩「關係」,成為通行華人世界、用來獲利的隱形貨幣。「關係即人脈,人脈即錢脈」,西洋人認識到它的威力,“Guanxi”(關係)於是被收進辭典裡,成為認識華人世界的重要概念。

 

四大綱領翻耕人文土壤

孕育領袖的傳統人文土壤,在市場化的巨浪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若要在社區網絡裡再現真正的領袖氣象,建立有強大韌性、健康的社會,依我看,必須依據以下4大綱領來行動:

 

首先是深切認識不受曲解的人文傳統,以恢復對自身歷史的溫情與敬意,並且在自己心魂深處重建與標竿歷史人物的精神連結,結束歷史的虛無感,此專欄系列短文,用意亦在此。自五四運動以來,華夏的人文精神遭受史無前例的扭曲與破壞,嚴重障礙後人對傳統寶藏的珍重,迷失自己。經第一代新儒家熊十力、梁漱溟、錢穆,到第二代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先輩的努力,已留下大量可以運用理性來學習的資源,惟千里之行,始於志者,而這些資源,亦需不斷被賦予時代氣息的創造性詮釋,以利推廣。

 

其次是立足於深厚的生命學問傳統,運用精準高效的生命教育方法論與體驗式修練,讓陷溺在感官與物質世界裡的現代人有機會甦醒心魂,在物質生命之上建設心魂生命,獲得身心安定的真實感受,建立起學習生命教育的信心。在新千禧年的起點,穩定的家庭生活型態已一去不復返,人類正朝雌雄合體的方向演進,而家庭文化是哺育健康心魂的搖籃,也是打造具有溫情與信任的社會文化基礎,領袖素養在生活中自然而然養成,不再是生搬硬套的教條框框。

 

再來是建構循次漸進、結構清晰、探究生命教育的研習系統,讓現代人可以打破工匠教育的桎梏,走出只關注現實的洞穴,認識與關懷自我以外無比寬廣的世界。配合18到19世紀兩次工業革命,工匠教育應需要而生,到了20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則催化了工匠教育愈加朝狹隘的STEM教育發展。工匠教育破壞了人與生活樸實的連結、與他人真實情感的連結、與自然崇高神聖的連結;最終償付的代價是令人的心魂生命萎靡,失去人文價值的思想家園。

 

其四是深入探索心靈與精神的世界,才有望走出物質主義的牢籠,而今火力全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數位革命,持續發展下去,將令人失去存在的本質內涵——精神靈性的部份。20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指出:對科技的過度依賴,已使人與人性中的某些本質切斷,將自己邊緣化,成為賽博格(Cyborg 半機器人)。

 

科技生活讓人上癮,思維碎片化,棄實求虛,製造出兩種身分認同——實體身分與虛擬身分,讓人處於精神分裂的狀態之下。唯有透過心靈與精神世界的開拓,警覺性提高,豎起3個維度的存在——物質生命、心魂生命、精神生命,我們才不會如同安徒生童話裡的孩童那樣,跟隨在吹著魔笛的人後面,走入數位大海裡淹沒自己。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

直銷世紀LINE@

申請粉絲平台


點擊或掃描QRcode即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