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26v 作者 / 林忠儒 期數 / 第358期
聽 出好商機(下)
傾聽的第一步驟是接收,最好的聆聽者要先關閉自己的「性格過濾器」,在聆聽過程中不批判對方的觀點,不指導對方的行動步驟,用心專注,耐心聽完全部內容。那第二和第三步驟,又是什麼呢?
傾聽第二步驟:反映(Reflect)
準則:即時反映真實的情況
秉持:LADDER(階梯)法則
溝通就是要在彼此的心中建立「橋」,幫助我們越過那堵隔閡的「牆」,聆聽階梯可以幫助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拉近距離,在彼此心中搭起一座橋,通往彼此的內心。LADDER指導我們傾聽反饋的6個重要步驟。
什麼時候您會明明有在「聽」,卻常被抱怨「沒在聽」?您說中文是不是很有趣,「傾聽」的感知器官應該是耳朵,但是一個人如果只用耳朵來傾聽,卻容易讓對方認為您沒有在聽。
正確的肢體回應是傾聽的要件。良好的傾聽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專注與誠懇的態度。傾聽最有效、最關鍵的技巧,除了需要用耳朵專注地聽,也需要用眼睛看著對方來傳達誠懇——眼睛看著說話的人,讓說話的人看到您正處在「傾聽的狀態」。
除了耳朵專注聽,眼神傳遞誠懇,此時如果身體可以稍微「傾」向對方,透過這樣的肢體動作,更可以讓對方「收到」您對他的關注,身體稍微往前傾,表示我們希望聽得更清楚,也表達我們對對方所說的議題有興趣,希望對方說更多,這樣的「參與式」聆聽姿勢,能讓對方不自覺地信任您。
「詞不達意」是很多人口語表達上的問題,為了讓溝通的效果達到目的,聆聽的過程需要適時地發問,一來可以釐清溝通內容的正確性,更積極的可以協助說話的人做好思路整理。
一個人如果常常把依照自己的慣性視為理所當然,很容易衍生出誤會。專家認為,一個誤會的產生,是人們心中所想的說到嘴上就已經有20%的誤差,聽到對方的耳裡,又落差20%,再透過對方的理解到行動,結果就天差地遠了。
有次我要陪太太回花蓮娘家過年,正在為車票難買發愁,卻收到媽媽的Line:「去花蓮的票買了嗎?沒有的話,我幫你搞定。」我真是喜出望外,隨口問一句:「是有什麼有力關係嗎?」媽媽神祕地回答我:「走雲端。」我心想:難道這就是俗話說的「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嗎?」3天後,我收到的是兩張飛往花蓮的機票,並且我得支付6000元新台幣。這是不是誤會很大?媽媽話不講清楚,我又覺得「走雲端=有關係」就沒有多問,於是本來800塊錢能解決的火車票,變成得花6000元的飛機票。哈哈!
溝通之所以困難,正因為「你想的」與「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往往存在著很大的落差。所以,如果溝通過程中,內心有疑問,就要直接說出來:
「您是這個意思嗎?」
「您前面說A,和後面這個B的區別點是什麼呢?」
「我感覺您說得太快,可以說慢一點嗎?」
把這些心中的疑問,或沒跟上的地方表達出來,讓對方瞭解,協助對方做好正確且完整的表達,就能免掉誤會的悲劇。
正確的傾聽,是用80%的時間聽、20%說話或詢問。
打斷人家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打斷的方式,例如倒開水、手機響、玩手機、離開說話空間,對方說話過程中,因為這些打擾因素必須中斷,而且這些動作等同於在表達自己不在乎對方感受,對對方的議題不感興趣。
「不好意思,我忽然有個想法,我怕忘記,我先說一下……」這是常見的打岔方式,在對方還沒說完話時就另起話頭,同樣也是非常不禮貌的。因為對方原本流暢的節奏、順暢的思緒會因此中斷,更可能因為說者的思緒受到岔題的干擾,而無法順利地將原先要表達的想法說出來。
提供大家一個解決的方法:您可以準備一張便簽紙、一支筆,隨時把認為重要的想法記下來,等對方說到一個段落時,再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可以做到聆聽時尊重,也不會忘記自己要講述的重點,更可以做好有效的交流溝通。
最好的傾聽者就是理解對方的情感,但這不意味著自己要陷入對方的情緒,所謂的理解是清楚對方當下的感受,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同時尊重對方「可以擁有」這樣的感受,尤其在完整理解對方感受及事情的全貌前,千萬不要急著「安慰」對方、或同仇敵愾地痛罵他人來「取悅」對方。
聆聽者的責任是協助對方梳理情緒,心理學上說:「當痛苦被理解,理解中就會有療癒。」聆聽者所要做的,是為對方反饋情感。
例如:對方說:「現在的年輕小朋友怎麼了,只顧玩,學東西沒有恆心,未來怎麼辦!」
體會對方的心情,加之有情感的理解:「您覺得很有危機感,您對年輕世代的教學有困擾。」
聆聽者能理解說者的情緒,並且讓對方知道自己對他心中感受的理解是正確的,對方受傷的內心就能感受到安撫,說者因情緒被理解而得到療癒。
回應分為肢體回應和言語回應——
肢體回應:點頭、微笑、做筆記,都是聆聽過程中,都能夠加強對方說話意願的反應。
言語回應:重複對方話中的關鍵字,或者最後的短語,以表示自己正在認真傾聽,並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要注意的是使用的頻率問題,千萬不要對方每講一句就使用一次,可以在2~3個話語段落後使用一次,其中也可以運用「是,嗯,哦,對耶,然後咧,後來呢,接下來」等等詞語來代替。做好溝通的回應,最重要的目標是鼓勵對方好好說下去。
傾聽第三步驟:複述(Rephrase)
準則:(改寫)向對方重述他說過的內容,目的是讓雙方的溝通沒有偏差
秉持:異同法則
通過傾聽理解事情全貌後,為了確保自己所認知的內容與對方的表述沒有偏差,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您所看到或聽到的內容,透過重複對方所訴說的重點,讓對方來「認證」資訊的正確性,如此便可以達到最佳的傾聽效果。甚至試探性的告訴對方,您對其情緒、動作與意圖的理解,提問給對方來確認,藉以確認結論是否正確。
例1:利用「重新整理」來確認資訊的正確性
如果對方剛描述完他和團隊領導之間所發生的矛盾,您可以重新整理出他的大致意思:「您的領導聽起來是個要求完美、苛求細節的人,而且說起話來比較直接,甚至公眾批評您,難怪您會覺得不高興,我覺得您會有這樣的反應很正常。」藉以展示您已經仔細聆聽對方所說的話,並理解對方的感受。
例2:利用「推理試探」來確認結論的正確性
先生看到太太在換衣服要出門,就問:「妳又要去哪裡?」
太太:「你是不是因為一個人待在家裡不開心?」
「你是不是怕我回來遲了,會趕不上晚上電影上映的時間?」
這其中要注意的是詞語精確度的表達,有「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兩種策略。
「同中求異」的人,表達時可以使用雷同的詞語,也就是「換句話說」。
「異中求同」的人,詞語精確度要求高,複述表達時,關鍵的形容詞、名詞、動詞最好都與當事人所說的完全一致,不要改變。
那麼,如何辨識要用「同中求異」還是「異中求同」的策略呢?有個簡單的方法:
拿出3個銅板,擺成這樣的方式,然後詢問對方看到什麼?
回答:
兩個正面銅板、一個反面銅板→偏向同中求異
一個反面銅板、兩個正面銅板→偏向異中求同
三個銅板→全同
三個銅板,但是都不一樣(正反面、年代)→全異
積極的聆聽有3大步驟——接收、反映、複述,透過傾聽,您會對對方有更深刻的瞭解,只要做到了這3個步驟,您就是一個優秀的積極聆聽者。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新疆代表】 別人回鄉是度假,她回鄉是發展事業 台灣太赫茲 單心妤 用直銷鋪就一條連結烏魯木齊的路
【越南代表】 有勇氣到異鄉的都是心性堅強的人 盛德信 段鳳琳 把傷疤柔化成希望的翅膀 終能自在飛翔
【緬甸代表】 一邊有生她的 一邊有她生的 永久 吳麗琴 將思念與虧欠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印尼代表】 走崎嶇的路,為了寫特別的故事 雙鶴 郭芝余 跟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經營同樣的事業
【越南代表】 8歲逃離柬埔寨、住進難民營 康園 沈家如 輸在起跑點,憑求生的意志贏向終點
【福建代表】 原本只想存到10萬人民幣就回家 優世德 詹子萱 離鄉背井的命格,一出走就是35年
【越南代表】 小公主撐起一把助人巨傘 台灣自體幹細胞 陳金紅 沒想到來台灣後變這麼厲害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