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21v 作者 / 常子蘭 期數 / 第348期
BB CALL世代如何與沒見過不智慧手機的人對話?
當壯世代被認為落伍、「慣老闆」時,撞世代也常被指責自我感覺良好、權利意識高漲、科技上癮。如何借重各世代的優勢,整合成精銳的組織團隊,是所有人都必須學習的智慧。
想像一下30出頭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和80多歲的股神巴菲特同桌開會的畫面,爺孫輩平起平坐,突兀嗎?在直銷事業裡,我們也會看到20歲和80歲夥伴同場聚會的場景,違和嗎?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類似的情形只會越來越常見。不同的世代,同一個江湖,差異碰撞在所難免,尤其近幾年在數位科技的發達下,社會環境、生活習慣、溝通方式、價值形塑……都已經變得太不一樣。
從電話演進看世代差異
從電話機的進化來看世代差異,真實且殘酷。50+(50歲以上)的「壯世代」,號稱史上面臨最大幅度變遷的一代,成長於轉盤式和按鍵式電話的年代,經歷過呼叫器、黑金剛大哥大手機,直到現在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面對新科技進展日新月異,為了繼續闖蕩,不被潮流淘汰,只能一路苦苦追趕學習。
出生於80後的「撞世代」,看著電視長大,卻很快就變心把眼球交給手機,他們已經可以帶著智慧型手機上學,隨時會上Youtube搜尋更多的學習資源,不懂的就問「谷歌大神」;甚至在有些人的記憶裡,沒看過「不智慧」的手機。
再以創業為例,壯世代認知的創業,可能是開一間店或蓋一個小工廠,製造、批發、銷售一些商品,在實體通路上販售與服務,跟客人進行實體的交流,一個皮箱闖天下。就像早期經營直銷,許多人也是開著車、載著貨,披星戴月,全省走透透,累了就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湊合著睡,一大清早刷了牙、洗把臉,繼續拼經濟。
而撞世代所謂的創業,很多一開始並沒有營運空間,有人窩在家,有人泡在咖啡廳一整天,整座城市都是他的辦公室。一台筆電就是一個企業總部,從成立公司、展售商品、收款送貨、與客人互動等,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同樣的,撞世代經營直銷,透過網路社群上的互動,有時連面都還沒見著,彼此就好像八拜之交,締結於千里之外。
至於新科技的應用,則是「多代同堂」的另一個隱形爆點。壯世代接觸電腦之初,用的還是3.5吋磁碟片,容量不到2M,好不容易學會使用電子郵件,來來回回傳遞檔案,對他們來說已經覺得自己很先進了,殊不知撞世代早就在雲端硬碟高來高去,共筆協作。
從工作觀看世代差異
「世代差異」一定存在,但我們要努力的是,不要讓它變成「世代對立」。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一場科技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時,勉勵在場年輕人,只要跟他一樣,每天工作15、16小時,沒有週末休假,堅持45年,每個人都能超越他。
這番話如果對著年輕時的壯世代說,肯定能激勵他們向台灣首富看齊,燃燒一腔熱血、決意發憤圖強,因為他們認命也拼命,為了家庭,吃苦當吃補。五年級的全美世界高階領導人蔡佩芯就說,在她那個年代,一心只想著認真工作、學一技之長,南來北往、日以繼夜,好像都是正常的。
但台灣自1990年代逐漸推行週休二日,對撞世代來說,一週工作5天是天經地義,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是基本權利,要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5小時,還沒有週休,那就是不公不義。因為撞世代是為了興趣而工作,為了理想而工作,更多時候,他們是為了自己而工作,而不是任何人。
先拼才會贏 or 會贏才要拼
壯世代受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庇蔭,「愛拚,就會贏」是定律;但經濟最高峰後出生的撞世代,面對的是工作消失、薪資停滯,看不到未來,「如果不會贏,為什麼要拚」的厭世語錄成了共同語言。
環境變遷讓不同時空條件成長的兩代人,成為無法理解、互看不順眼的兩類人。現在社會因科技發明迅速,知識與文化更以光速變遷,世代差異的年距甚至已經從10年縮短到5年,明明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不同世代之間彷彿國與國、不同文化的對應,社會變化太快,快到壯世代對撞世代的不按牌理搖頭嘆息,撞世代則對壯世代的墨守成規嗤之以鼻。
歐美利公司總經理呂東翰表示,撞世代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為某個目標或理想肝腦塗地,這個做不成,就換做那個,這條路崎嶇難行,就想辦法繞開抄捷徑;而壯世代卻是會往前想好幾步,目標訂了就努力使命必達。至於壯世代所陌生的網路經營,卻是撞世代的強項;知己知彼,才能在截長補短間尋求平衡。
年輕人走得快,年長者知道捷徑何在
多世代同堂的企業或團隊,「代溝」可能是衝突起點,也可能是激發出創意與多元價值的泉源。每個世代都有各自的優勢,彼此激盪,則能讓組織成為攻守俱佳的全方位軍團。
作家龍應台以「斷崖」形容目前的世代落差;她說,年紀大的人必須從同溫層泡泡走出來,在這個斷崖架橋,開啟一個重建信任的大工程。至於責任則是在世代斷崖握有權力與資源的這一方。不同世代各有各的課題,只有世代之間開始試著彼此理解,才能找到答案。
仙妮蕾德國際機構新任CEO陳君華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在思維的靈活度和網路工具使用的流暢度,是前幾代人所不及的,適度的賦權是必要的,讓他們感覺被信任,才能協同作業,發揮最好的效益。
德國有句諺語:「年輕人走得快,但年長者知道捷徑何在。」每個人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使用不同的術語,「世代」只是差異之一,但企業和組織裡,也因存在著各種差異與多元,才能衝撞出創新和活力。面對多世代同堂,企業與組織如何應對,將是團隊能否轉型成功、在數位時代存活的關鍵。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新疆代表】 別人回鄉是度假,她回鄉是發展事業 台灣太赫茲 單心妤 用直銷鋪就一條連結烏魯木齊的路
【越南代表】 有勇氣到異鄉的都是心性堅強的人 盛德信 段鳳琳 把傷疤柔化成希望的翅膀 終能自在飛翔
【緬甸代表】 一邊有生她的 一邊有她生的 永久 吳麗琴 將思念與虧欠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印尼代表】 走崎嶇的路,為了寫特別的故事 雙鶴 郭芝余 跟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經營同樣的事業
【越南代表】 8歲逃離柬埔寨、住進難民營 康園 沈家如 輸在起跑點,憑求生的意志贏向終點
【福建代表】 原本只想存到10萬人民幣就回家 優世德 詹子萱 離鄉背井的命格,一出走就是35年
【越南代表】 小公主撐起一把助人巨傘 台灣自體幹細胞 陳金紅 沒想到來台灣後變這麼厲害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