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中國直銷》精彩內容

「老鼠人」崛起 Z世代低能量生活挑戰中國社會與市場未來


分類 / 中國直銷
作者 / 楊健新
期數 / 第392期

    「老鼠人」崛起 Z世代低能量生活挑戰中國社會與市場未來


 

在高壓與競爭加劇的環境下,「躺平」文化催生出更極端的「老鼠人」現象——一群選擇主動退場、在床上尋求心理安全的年輕人。這股潮流在中國社交媒體爆紅,也引發了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多重討論,折射出當今年輕世代的深層困境與未來風險。

 

近年來,「老鼠人」(Rat People)在中國社交媒體急速走紅,並被視為「躺平」文化的極端延伸。這群「鼠人」大多是年輕人,白天無精打采、夜晚精力旺盛,長時間窩在床上或沙發中,生活節奏極為低耗能,日常生活則由外賣、影音與線上社交構成。

 

「老鼠人」的起源時點與爆發過程

 

˙2021年前後:「躺平」運動興起

「躺平」一詞源於 2021 年,指對社會內捲和高壓的消極抵抗,強調「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升職」的生活模式,這種躺平的生活模式,更有人戲稱為「絕代佳人」,也就是無房貸、無車貸、無後代,這樣的絕代佳人以95後、00後出生的年輕人反應最為激烈,也充分顯示新一代年輕人對生活的壓力與絕望。

 

˙2025年初:「老鼠人」概念開始爆紅

到2025年2月,一位抖音網紅上傳她整日窩床的生活影片,幽默地稱自己是「國內老鼠人實錄」,這支影片迅速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引發大量共鳴與模仿,撐起「老鼠人」的話題熱潮。

 

˙2025年春季:話題持續發酵

據統計,截至2025年第一季,「#老鼠人」標籤在微博上累積超過20億次瀏覽量,且相關影片往往累積百萬級點讚。

 

「老鼠人」概念風行的原因?

 

˙焦慮與失望的另類選擇

高失業壓力與經濟增長放緩,讓年輕人感到疲憊,2023年16~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7.1%,促成低能量生活的潮流。

 

與「躺平」將社會競爭拒之千里不同,「老鼠人」更是從「被動抗拒」轉向「主動退場」,主動選擇完全退出日常社交與工作。

 

˙心理調適模式

有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保護機制,藉由減少社交與參與,維持低壓,暫時修復心理疲憊並自我圍塑安全感。

 

˙社群風氣與文化象徵

(1)「鼠人日記」文化興盛:網民以日記或vlog形式,記錄24小時不出門的生活,反映一種自嘲式認同,例如午夜拆週前網購包裹的梗。

 

(2)衍生商品與IP:畫師「砂糖仙貝」繪製的「大鼠」卡通形象爆紅,成為表情包代表,並與品牌合作推出抱枕、玩偶等周邊,部分商品銷量破百萬。

 

「老鼠人」到底是逃避還是沉潛?

 

˙心理調整 vs. 社會逃逸

專家指出,「老鼠人」現象不單是懶散或社交退縮,而是面對高壓生活的一種心理保護方式,並非完全否定生活,只是為自己騰出喘息空間。

 

˙風險與代價

老鼠人雖然被專家指出可能是一種心理保護方式,但這種現象非常類似日本所稱的「宅男」或「繭居族」。雖然老鼠人的情況不如日本社會的繭居族嚴重,但很難說這種情況是否是「繭居族」的前兆,如果過度沉迷這種「老鼠人」的生活方式,可能造成社會隔絕、工作技能失落,未來求職與衡量風險時則會更加吃虧。

 

「老鼠人」做為2025年春天興起的一種社群風氣,代表不只是青年世代對「躺平」的更深一步,而是面對高職壓與就業困境時,所採取的一種「極低能量」對策。它在社群上引起廣泛關注、衍生文化商品、引發心理與社會討論,也突顯了當代Z世代在壓迫巨輪下,心靈需要自我修復與調整的深層困境。

 

另外一方面值得觀察的是,因為這幾年的中國經濟的不景氣,中國年輕人開始出現「啃老」、「躺平」、「老鼠人」的種種現象,這現象與日本長期的經濟不景氣,所出現的「啃老族」、「繭居族」現象極為類似,然而這樣的現象是否會對中國未來經濟造成新的衝擊,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觀察的地方。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

直銷世紀LINE@

申請粉絲平台


點擊或掃描QRcode即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