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d431v 作者 / 林忠成 期數 / 第380期
破解保健食品10大迷思
即使不是直銷公司的產品,每個人多少都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該不該吃、怎麼吃、吃了之後的效果……江湖說法紛紜,本刊收集經銷商、消費者以及直銷公司營養師的意見,整理出10大重點,幫助讀者破解迷思。
Q:有症狀時,一開始先加量使用,之後再慢慢減少用量保養?
A:當身體因缺乏某種營養素而出現健康狀況時,如果能夠加量補充,應該是會對身體有幫助的。不少經銷商會用自己的見證,鼓勵新會員加量使用。要注意的是,各公司的產品因產地不同,劑量也會因當地法規有異,如美國生產的保健食品有效劑量通常較台灣法定的劑量高;而有些產品因有效劑量較低,即使加量使用,一日攝取的總劑量也只是每日建議量的總和。加量使用一段時間後,身體會慢慢儲存該營養素,就可以回到產品每日建議使用量,因為補充過多,身體無法吸收,浪費產品也浪費金錢。
Q:保健食品不是藥物,沒有藥物的交互作用,可以多吃?
A:為避免民眾有「健康食品多吃多健康」的迷思,政府自2018年元月起規定,膠囊及錠狀健康食品需標示「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勿過量」之警語。膠囊及錠狀以外健康食品應標示「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字樣,提醒民眾應適量謹慎食用,攝取過量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
比如在補充綜合維生素的同時,又補充某個單一維生素,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攝取劑量過多會累積在體內,反而產生健康疑慮。
Q:產生「好轉反應」後,該繼續吃嗎?
「好轉反應」是身體適應營養素的過程,會依身體狀況反應不同,如皮膚搔癢、打嗝、放屁、拉肚子,因人而異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間長短也不一定,通常1~2星期後,症狀會慢慢變好。
如果是成分造成的副作用或惡化,反應的速度就會很快,2~3天內就會產生症狀,而且不管吃多久,有吃有症狀、停吃症狀就會改善。
營養師建議,使用後出現好轉反應,可以先減量使用,如症狀緩解,再恢復依建議劑量服用。如果症狀再度發生且持續,很可能是對產品成分過敏,必須進一步諮詢專業醫事人員,了解自己的過敏源。
Q:藥品級的保健食品比較好?
有些保健食品廠商會標榜產品是「藥品級」,一般人望文生義,以為是跟藥品有同等功效的保健食品,產生更多信賴感。其實「藥品級」的產品,通常指的是由GMP藥廠生產的保健食品,由於藥廠的品管規格較為嚴格,在生產保健食品時也會有更嚴謹的規範,因此「藥品級」其實就是「藥廠級」,藥廠級產品同樣還是保健食品,並不會產生藥品的功效。
Q:買一瓶綜合維生素,全家一起吃?
根據國民健康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嬰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男女性以及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各有不同的營養素需求,因此,不建議全家人一起吃同一款綜合維生素。
無論是直銷或其他通路銷售的保健食品,都會清楚標明劑量,有些產品也會註記「OO歲以下孩童不建議使用」等字樣,就是因為不同年齡、性別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同,吃對產品,才能對身體有幫助。詳細營養素攝取量,可以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下載。
Q:不愛吃菜,可以用膳食纖維粉取代?
每天泡杯膳食纖維粉,可以取代蔬果攝取嗎?答案恐怕要讓肉食主義者失望,任何一種膳食補充品,都只有輔助效果,無法取代原型食物。膳食纖維粉雖然可以幫助維持腸道功能,但要維持健康,重點還是逐步改變飲食習慣。
Q:保健食品人人都可以吃?
理論上,既然是「食品」,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吃,但是各人身體狀況不同,尤其是慢性病患、過敏體質者、正在使用特定藥物或孕期、哺乳期女性,在使用產品前,都要先諮詢醫師,避免影響治療效果或產生不良反應。
Q:保健食品的成分種類愈多愈好?
原型食物攝取的種類愈多,的確可以均衡攝取到各種營養成分,但保健食品裡的成分愈多,各營養成分相對就會減少。一顆可以填充500毫克營養成分的膠囊,裡面有3種成分跟10種成分差異是很大的,精準補充比多多益善更重要。
另外要注意的是,保健品原料含量不等於有效成分。產品每一份量含魚油400毫克,卻未標明Omega3或DHP/EPA含量,或山桑子含量30毫克,但沒有說明其中含有多少花青素,原料與營養成分是兩個不同概念,選擇保健食品時,要仔細看清營養標示。
Q:同樣功效的保健食品,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好?
「純天然」的營養素只有保存在食物當中,每天曬15分鐘太陽也可以得到純天然的維生素D,其實從動植物等天然成分中萃取、純化的營養素,在製程中,必須使用的物理、化學處理,已經讓產品偏離「天然」。
只要生產流程符合規範,天然或合成產品的效果差異並不大,即使是合成製品,只要在身體需要時再吃,攝取足夠的有效成分對身體也是有幫助的。
Q:液態的保健食品比較好吸收?
液態保健食品解決了對於吞服膠囊、錠劑有障礙者的困擾,相較於後兩者,的確吸收得比較快,然而吸收度相對不高,液態的保健品穩定度也較低,一瓶30天份的液態產品,如果是容易氧化的成分如葉黃素,可能在2~3週後就已經氧化了, 可以購買單次使用一小瓶或一小包的包裝,就可以避免此狀況。
而液態產品與粉狀產品,為了提升口感,必需要加比較多的香料、甜味劑等成分,容易有吃進過多食品添加物的疑慮。其實廠商為了讓吸收利用率最佳化,會使用最適合的劑型,如脂溶性維生素用軟膠囊、B群用緩釋型錠劑,延長營養成分吸收時間。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聯絡我們
傳智國際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